為提升市民出行體驗,合肥市積極開展“便民停車行動”(10項暖民心行動之一)。2022年1~7月,新增城市停車泊位64056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數(shù)17340個。針對痛點難點,合肥市在停車難區(qū)域推進一批重點公共停車場建設,杏花公園地下停車場、東一環(huán)P+R立體停車場等項目陸續(xù)建成投運,有效緩解了周邊停車難題。
皖能大廈停車樓
“智”解停車難題
你見過像寄存物品一樣寄存車輛嗎?9月2日上午,在位于包河區(qū)馬鞍山路皖能大廈北側的皖能大廈停車樓,記者看到,車主李先生將汽車開至停車場出入口,將車輛停放好,選擇“存車”后就離開了,“機器人”自動完成車輛升舉搬運入庫等一系列過程。取車時,車主只需按下“取車”鍵,1分鐘左右車輛“自動駛出”。
據(jù)介紹,該停車樓共有七層,提供210個“機器人”停車泊位。區(qū)別于傳統(tǒng)人工停車方式,該停車樓啟用“機器人搬運系統(tǒng)”,用戶通過人臉識別、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傳統(tǒng)IC卡、觸摸屏等方式就能完成存取車、預約車位、線上支付等一系列操作,平均存或取車時間不超過90秒。
“皖能大廈停車樓位于人流量集中的蕪湖路商圈,立體式車庫能夠高效利用城市中心空間,緩解蕪湖路商圈停車難問題。”安徽皖能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李佳說。
杏花公園停車場
“榨”盡地下空間
杏花公園,風景秀麗,游客較多,但該公園地處老城區(qū),臨近地塊規(guī)劃飽和,周邊住戶、單位工作人員及游客均存在停車難題。
為解決停車難題,方便停車,該公園充分利用公園的地下空間,建設了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
“杏花公園公共停車場今年3月10日投入試運營,5月1日正式運營。”安徽中安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副部長王俊說,“該停車場分為地下兩層,共有420個停車位,其中含有8個無障礙停車位和84個充電車位,是老城區(qū)最大的地下停車場,有效緩解了城區(qū)停車資源緊張的情況。”
“我家住在附近,這個停車場的投運,對附近的車主是極大的利好。”市民吳慧林說。
東一環(huán)P+R立體停車場
“便”享多元交通
P+R是Park and Ride的縮寫,P+R停車場即換乘停車場,同時具有“停車+換乘”功能。市民上班開著私家車,停放在軌道P+R停車場后,再轉乘地鐵;下班坐一段地鐵,再來取車回家。這種新型通勤方式不僅被更多的市民推崇,同時也能有效引導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緩解城市道路擁堵狀況。
今年新建成投用的東一環(huán)路P+R停車場,提供機動車泊車位143個,緊鄰東一環(huán)路地鐵站出入口。停車場內道路寬7米,在立體車庫北側設置了10米寬的道路,保證了停車效率。同時,停車場內人行道系統(tǒng)與城市人行道無縫對接,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停車換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