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尚未大亮,江對面的滕王閣影影綽綽。
(資料圖片)
66歲的王春興趟著淺灘緩緩入水,擺臂、劃水、側(cè)頭、打腿……一套自由泳動作下來,人已在幾米開外。
奧運會鐵人三項比賽中,游泳單項的標準距離是1.5公里,老王一次能游2公里左右,而且是幾乎每天都去。打開他的手機App:6月,30次;7月,29次;8月,26次,即便是今年最熱的幾個月里,仍每月保持在25次以上。
每公里用時25分鐘,和專業(yè)運動員相比不算快,卻是業(yè)余游泳的佼佼者。2019年,南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與老王所在的游泳俱樂部在贛江舉行渡江友誼賽。賽前,小伙子們對滿頭銀發(fā)的老王不以為意,但一入水卻驚訝不已,老王實力了得。
年輕時干過煤礦工人,后來讀了大學(xué),一直從事地質(zhì)勘探工作,老王說,日常工作不是爬山,就是走路,也許是走路太多,游泳反倒成了相伴一生的愛好。由于堅持運動,他體檢從未和“三高”沾上邊。
千百年前沿贛江水道南下的王勃,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句,也給贛江南昌段留下“秋水廣場”“長天廣場”等游客慕名的“打卡地”。
5年前,老王從位于江西豐城的江西煤田地質(zhì)局退休后來到南昌,把家安在長天廣場附近,出家門過條馬路就到江邊。老王在這里找到了同伴,“最初有20人左右,大多60歲以上,泳齡大多在10年以上,基本上從年輕時候開始游泳,一年四季在水里泡著。”
水流平緩,視野開闊,這段江面是游泳愛好者的天然泳道,也是游客戲水容易出現(xiàn)意外的地方。
“以往游泳時看到有人遇險,肯定會拉一把,但畢竟不專業(yè)?!痹谶@里,熱愛游泳的老王和他的老弟兄們,遇上了常年在江邊值守防溺水的江西省紅十字會水上救援隊。從游泳愛好者到專業(yè)救援者并不容易,在救援隊的幫助下,他們學(xué)習(xí)了人工呼吸、心肺復(fù)蘇等急救知識。
每到傍晚江邊游人密集時段,大伙輪流到江邊值守。
不同于清晨的暢游,這時的老王身穿救生衣,一手拿著拋繩、撈桿等救援設(shè)備,一手拿著大喇叭,在岸邊5公里的堤上,來回走,一直到游客離去。
“主要是勸阻無人照看的未成年人、未攜帶救生裝備的人等下水游泳。”有一次,一位年輕小伙在江中剛游出幾米,江面上就不見了人影,老王潛下水面,從身后把他托出水面,后來才知道,小伙子在泳池里學(xué)會游泳沒多久,就想到江里試試。
時間久了,這支隊伍名氣越來越大。有時路人看到有危險的游泳行為,會直接打電話給老王和隊員們。老王說,每到天熱時,溺水事故高發(fā),隊員們幾乎每天都要勸阻三五十個沒有成人陪同的孩子下水游泳,到了周末、節(jié)假日還不止這個數(shù)字。
有的是不熟悉水情,有的是家里鬧了矛盾一時想不開……從6年前游泳俱樂部門口掛上“江西省紅十字水上救援總隊紅谷灘支隊”牌子至今,這支“銀發(fā)游泳隊”已救起30余人?!懊總€人身后都是一個家庭,相當于30多個家庭?!?/p>
入夜,燈光映照下的一江兩岸更顯靜謐,脫下救生服的老王仰頭看了看天色說,明天又是一個游泳的好天氣。
值守是責(zé)任,游泳是熱愛。老王的目標是,70歲前游泳能跟得上這些老兄弟,到80歲以后,還要爭取天天下水。
關(guān)鍵詞: 幾乎每天 煤田地質(zhì)局 鐵人三項